跳至内容

评论| 中国高考“减招风波”:减什么?招什么?

发生在江苏和湖北的减招风波,源于作茧自缚的制度,但麻烦不止于此。

中国高考“减招风波”:减什么?招什么?
图为清华大学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编按:2016年,中国教育部门对高考招生进行了改革,将一些省份对本省学生的部分招生额度,调整为向外省招生。这一改革在近日来引发了中国江苏、湖北两省的家长不满。他们聚集在教育部门,要求保证本省学生升入本省高校的名额。然而,这场风波背后的高校“减招”,究竟减什么,招什么,却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图为清华大学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清华大学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每年高考季(六月初)前后,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问题通常会备受关注。但像今年江苏、湖北这样,本地户籍家长聚集在教育部门抗议的情况,实属首次。教育部、两省教育厅和部分高校(大专院校)迅速回应,线下维稳和线上删帖同时跟进,很快平息这场前所未有的教育突发事件。

然而回看事件缘起和背景,人们既有理由为当下事件的爆发而困惑,也有理由为更多潜在的冲突而担忧。如果再检视抗议者和旁观者的诉求,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麻烦才刚开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