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 世界冷战,文革发生,彼时香港一水相隔,又本就处在冷战格局的缝隙之中,文革在香港激起不同形式的“回响”:有恐惧丶逃亡丶心理上进一步分离;也有受情绪“感染”而愤激丶而模仿,而这些又在七十年代末丶八十年代初那个热闹喧嚣的香港慢慢沈淀丶蜕变丶转型⋯⋯文革五十周年,我们从探察文革对香港文学文字上的内在影响出发,检视文革之於香港深层精神领域的回声。香港有亲历文革的作家吗?他们如何觉醒?为何香港并未发展出“伤痕文学”?文革为香港文学带来什麽痕迹?文革时期的港英政府,及至今日特区政府,各自实施了什麽教育政策,去影响下一代人对文革的印像与认知?我们访问了两位作家与一位教师,以创作丶研究和教学三方面探问一二,三日刊出。访问中出现的关键词是:新移民丶挣脱丶隔离丶反省丶乡愁丶苦闷丶《七十年代》丶本土……这些词汇源自当年,但也紧扣当下!是个体生命苦淅出来的,也是更多人可以互相寻到连结的部分。今日访问的作家颜纯钩,经历文革而终于来到香港,彼时正在绽放而各求生存的香港,是他的文革避难所,而“反省文革”几乎是他唯一的路径……

香港不少作家亲历文革,不过,曾在红卫兵之列、到文革后期上山下乡、并因着经历写出与文革相关小说作品、冷静回忆文革经历并写成一篇篇散文随笔的,就只有颜纯钩一人。
我们约在湾仔一间二楼咖啡厅,想从香港文学创作的角度,看文革在香港的影响。首先检视他在文革二十年后写的几篇文章:〈老师〉、〈专员〉……谈到投井自尽的中文老师,谈着当年他有份保送、免受造反派批斗的“专员”,怎样在夜里骑着单车随红卫兵到另一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