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应该说北京话、闽南话,客家话,英文还是日文呢?”在总统府内,李登辉朝陈舜臣走近,微笑问候。这一年5月,他正式接任总统,还称不上握有权力,敌人仍然环伺,见到旧人不免欣喜,又感安心。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医生好友何既明,还曾打算合伙开书店。
“还是讲日文最容易沟通吧。”陈舜臣回答,他见着总统不时向随行人员说明他们的对话,仿佛是个口译。如此轻松的景况,过去难以想像,毕竟,将近半个世纪,受家庭背景影响,陈舜臣屡受驻日使馆刁难,作品虽曾被翻译,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但媒体上的讯息量之少,和他的名声远不相称。直至1990年底,在何既明协助,与李登辉幕后支持下,终于踏上睽违41年的台湾土地,这也象征一个时代的句点。
陈舜臣上次踏上台湾是1946年2月。和其他留日青年一样,陈舜臣兴奋又期待,当时的心情都记述在半自传《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