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朱宥勋:法式甜点在台湾的秘密,比你想像的还要多

这款辗转传入的甜点,身世充满文化旅行、混杂、冲撞、在地化的历史转折,具体而微地象征了台湾烘焙业的文化史。

朱宥勋:法式甜点在台湾的秘密,比你想像的还要多
一般台湾面包店都会有的小西点,现有台式马卡龙之称。

朱宥勋|自由作家、秘密读者编辑委员

一般台湾面包店都会有的小西点,现有台式马卡龙之称。摄:徐翌全/端传媒
一般台湾面包店都会有的小西点,现有台式马卡龙之称。

台式马卡龙的名字

或许该从“台式马卡龙”开始说起。这是许多台湾人的儿时记忆,上下两层海绵蛋糕体夹着一层奶油霜,制作成食指与拇指尖互碰时大小的小圆饼。我小时候,它并不叫做“台式马卡龙”,而是叫做“小西点”。在1960年代到2000年代,台湾大部份贩售面包、蛋糕、甜点的店家,都会被称为“西点面包店”,将它称为“小西点”,仿佛有点言过其实,把它视作店铺的代表商品。我念硕士班的后期,短暂居住在花莲,那里有家三十年的西点面包店“亚信”,就有一款“大西点”,结构与上述完全相同,只是做成了热狗长度的牛舌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