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汤姆熊随机杀人事件犯人曾文钦的更一审判决出炉后,受害人方小弟的姑姑对媒体痛陈:“司法早就死了,我早就没期待了。”对于承审法官选择不相信检方主张的“曾文钦装病说”,方姑姑不接受;对承审法官在判决书中强调了对曾文钦缺乏社会系统支持的理解与同情,方姑姑更是愤愤不平。
家属的悲痛,经过媒体传播,不仅使精神疾患被更加污名,也使社会只看得见悲痛与“可恶的凶嫌”,而难以清楚认知重大刑案的发生结构。在随机杀人案比以往愈来愈频繁发生的此刻,透过曾文钦案去透视此间纠结,是台湾社会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这样的对立不只存在于受害者家属和承审法官之间。即使同属司法人员,在法官和检察官;甚或不同法官之间对曾文钦的个人际遇、精神病史和行凶动机之间的关联度的见解都不同。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年来审判此案的法官,对曾文钦的判决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