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医生培训方式,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意在帮助医生消除医患关系的“盲点”,更好地了解病患,并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在欧美国家,巴林特小组是医生基本技能培训的一部分。
六年前,当巴林特小组第一次被引入中国时,正是在中国医疗改革争议不断、医患冲突日逾增长的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大陆不断爆出医生遭遇暴力、甚至被杀害的事件,医生与病人都是现行医疗体制的受害者。处于医患冲突最前沿,对体制感受最深的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却被长期忽视。 于是,原本以“关注病人”为主体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却成为中国医护人员的心理自救实验。
“自愈”
最近这段时间,护士小杨的心里一直挺憋屈。几天前,她在自己供职的医院被患者和家属骂了。一位70岁左右的女性肿瘤患者,从外地来接受化疗。那天由她的丈夫陪同,等候的病人很多,时至中午,他们突然开始大吼。最后终于轮到这位患者,却已是午休时间,小杨的同事加班为她打针。谁料对方的血管很细,第一针没有成功,只好把针退出来,又扎了第二次。家属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在走廊里哇哇乱叫”,直接把小杨的同事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