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外面的世界正是难捱的阴湿季节,我们走进土瓜湾一间工厂大厦的私人酒吧,里头的灯光幽暗、空气微凉、湿度适中;这处只请熟客上来品酒的酒吧,同时也是金宁禧的酒仓,所以总是保持着恒温恒湿、对酒来说最为舒适的18度。
金宁禧(Martson)从小到大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天生灵敏的嗅觉与味觉,加上后天训练出的纤细感受能力,让他慢慢领悟到“有些滋味真的只有我能发现”。于是2006年,金宁禧下定决心在法国香槟区租了一公顷葡萄田,探索属于亚洲口味的香槟。法国香槟产区葡萄园的面积约3万4千公顷,共包括319个小产区(村庄)。在艾培市(Epernay)的香槟大道(Avenue de Champagne)尾端,就是金宁禧的酒庄,他是酒庄的租户,也是这个酒庄生产的香槟品牌“Champagne Paul-Etienne Saint Germain”中唯一一位香港人。

金宁禧平均每年会造访4次酒庄,成为酒庄的租户,意谓着他可以使用酒庄的酒标、牌子,制作出属于自己口味的香槟酒。在这份租约关系中,葡萄的栽培与收成由庄主负责,金宁禧要做的,是从不同年份的基酒(没有经过二次发酵的酒)中找出最适合的配方,就像香水的调香师一样,调配出独一无二的口味;这个味道,随着每个人的味觉敏感度、饮食习惯与文化的不同,可以产生许许多多种的变化,也是每支酒的个性与迷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