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繁体的“沙”字,在香港小学生规定使用的字词表、现代汉语词典、电脑繁体中文输入法中,竟然有三个不同的写法。这听来不可思议,但在香港,却是中文常用字30多年演进过程中,一个尴尬的现实。
这其中,字词标准一经制定,词典会定期更新,但最麻烦的,却是电脑字型。香港教育局规定,所有小学课本里的中文字必须是楷书,但目前电脑繁体中文的通用楷体字型,却来自台湾,与香港标准并不相同。港府1999年曾成立“中文界面咨询委员会”来制定电脑用字,出版了宋体和楷体两份字体指引,但却只造了一套宋体字型供人下载,楷体则长期空缺至今。
在开源文化逐渐兴盛的网络世界,等待自上而下的改变,从来就不是唯一选项。于是,2014年,有了一个名为“自由香港字型”的行动,发起者希望动员社群的力量,创造出一套香港标准的电脑输入楷体字,以“香港人造香港字”的方式,解决难题,填补政府始终没有完成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