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黃津珏:仇恨,在《十年》戏内戏外

电影中对香港未来的想像如此狭窄,怎能够“为时未晚?”若《十年》的抑郁恐惧纯属故意,这些恐惧的出路是民主吗?

黃津珏:仇恨,在《十年》戏内戏外
2016年4月3日,电影《十年》夺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奖,《十年》监制蔡廉明发表得奖感受。

虽然之前大专学校巡演,我曾力荐学生捧场,但很惭愧,愚人节才是我第一次观看《十年》。

一看,不得了。怎么如此过誉?

必须强调我是个独立电影支持者,观看本地独立电影是港产商业电影的数倍。还曾参与制作,出席讲座、映后讨论。自己学生、朋友也不乏独立电影圈内人;也因题材上能涉猎众多当下社会议题,常用作教材,有时候胜过千言万语。所以我对独立电影的资源限制,对新进导演、演员与制作团队的功底心里有个数,不会太过挑剔。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