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蔡培慧:从社运到立院,对抗第三波圈地

社会运动并非仅是媒体呈现的激烈抗争,在此过程中的草根组织、社会宣传、立法游说缺一不可。

蔡培慧:从社运到立院,对抗第三波圈地
2016年,台湾屏东。

3月22日,内政部都市计划委员会第871次大会审查“台湾知识经济旗舰园区特定区计划”(简称台知园区)。我过去在台湾农村阵线,就持续关注这起争议个案。当天,我首次以立法委员身份参与审查。我延续昔日立场,在会议中努力呈现在地农民诉求,和相关的法律论述。

最后,都委会决议退回重审。争议仍在持续。

政治工作对我来说,是广义的“社会运动”。过去,我在街头抗争,为草根民众发声;现在担任立法委员这个职务,则更能成为民众与政府前的桥梁,将社区与社运团体的诉求,更确实且更全面的传达到政府官员的耳中。这场都委会,只是过去与现在延续的节点之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