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林孝信,从保钓走向台湾民主化的不合时宜者

老林生命的终结,让不同领域、世代、立场的人更清楚看见彼此;他们与老林一样,担忧台湾社会不公不义,不完美。

林孝信,从保钓走向台湾民主化的不合时宜者
林孝信,从保钓走向台湾民主化的不合时宜者。

照片里这位老人,用四分之三的侧脸对着观看他的人,黑色的毛衣包裹他微微佝偻的身子,白色的衬衫领子翻在外头,笑眯了的眼神和煦如阳光。这神情特别般配3月12日在台湾世新大学一整天的追思、研讨会上所有人对他的称呼:老林。

林孝信画像。图:端传媒设计部
林孝信画像。

“老林”就是“老林”,从同学、同侪、保钓战友到学生、家人,没有人客套地称他林老师、林先生、林教授,甚或他的全名:林孝信。

在台湾,林孝信这个名字长期和“保钓运动”联系在一起。的确,1971年在美国爆发的“保钓运动”,是他人生的转捩点,他的骨灰也预订5、6月间出海洒向钓鱼台。但“保钓”却不是他人生的多个志业中最早出现的一部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