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方志信:警察制度扩张受阻,埋下新界土地问题

究竟新界为何会演变成今天香港的“国中之国”?背后和殖民地政府的盘算、警察制度在新界地区的建立有何关联?

方志信:警察制度扩张受阻,埋下新界土地问题
新界莲麻坑。

缠绕香港多年的丁屋问题近月又再闹得沸沸扬扬。一如以往,乡议局重申《基本法》保障原居民的土地权益,又有委员扬言“呢单嘢拆唔掂,就一定暴动。”(这件事无法解决的话,就一定会暴动)。这些说法并不新鲜,2011年屏山乡事委员会主席曾树和曾经就丁屋僭建问题,指新界人连反英抗暴都不怕,呼吁原居民武力抵抗。

对市区居住的市民而言,原居民大概是一班自成一角、过着和市区不一样的生活、又能兴建丁屋的特权分子。而原居民村落不时传出有人“收陀地”(收保护费),阻止外来人建屋、停泊车辆、拍摄等等的消息,更加深了市区市民视原居民村落为香港的“国中之国”(Imperium in imperio)的想法。事实上,代表政府公权力的警察,也经常未能在原居民村落有效执法。例如在刚过去的农历新年,就有不少市民狠批警队执法不力,容许原居民犯法放炮仗放烟花。

究竟新界的原居民村落为何会演变成今天香港的“国中之国”?背后和殖民地政府的盘算,以及警察制度在新界地区的建立有何关联?本文藉还原“警察”一词意义的前世今生,并比较香港和英国警队如何向郊区扩张的历史,揭示警察制度背后复杂的政治力量,以解释今日新界问题的成因。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