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香港楼价跌了,随之而来是“负资产”吗?

过去半年,香港楼价下调令打工仔上车有望,但下寻低谷又唤起市民对十多年前的惨痛记忆——“负资产”。

香港楼价跌了,随之而来是“负资产”吗?
一名男子在贴满了减价标贴的地产店外走过。

“置业负担能力,过去一段时间...... 相差很大。我们要小心,尤其是现在(楼市)风高浪急的情况,有意置业的人士要小心,要量力而为。”2016年2月2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财政预算案后,语重深长地说。

楼价崩盘征兆,负资产记忆重现

曾俊华的忠告,源于半年前开始,香港的楼价开始出现崩盘征兆。过去十多年,香港楼价持续攀升,反映私人住宅物业价格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由2003年8月的31.77,升至2015年9月的146.92的历史高峰,升幅接近5倍。但自此高峰后,楼市开始失速下跌;2016年2月14日,指数回落至130.58,半年内跌幅达11%。

楼价回落,不少一直渴望买楼的上车族心急抢货,物业成交数量立即上升。香港地产代理公司美联物业于3月8日公布,全港35个主要私人楼宇过去一周成交量增加74%,达66宗,是2015年7月后新高。另一地产代理公司中原集团总裁施永青说,成交量增加并不“振奋人心”,因为成交价一宗比一宗低。地产代理在橱窗贴上一张又一张楼盘“减价放售”的告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