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朱宥勋:张爱玲又出遗作?明星作家作为产业链的发动机

爱财也应取之有道,特别当你是从作家的才华之中赚钱时,至少得负起“对得起作家”的基本伦理责任吧。

朱宥勋:张爱玲又出遗作?明星作家作为产业链的发动机

朱宥勋|自由作家、秘密读者编辑委员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筹办的“张爱玲特展:爱玲进行式”。摄:廖伟棠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筹办的“张爱玲特展:爱玲进行式”。摄:廖伟棠

2016年的台北国际书展,有两件关于张爱玲的事。第一件是书展中,有张曼娟策划的张爱玲特展“张爱玲特展:爱玲进行式”,展出了张爱玲生前的服装、假发,在文化圈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批评。第二件事则相对没有受到那么大的注目:承继了张爱玲遗稿的宋以朗,在书展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放出了他即将出版张爱玲书信集的消息,并且以这批书信为基础,写一本最权威的传记。

展出假发和出版遗作,其中的交集是个伦理问题:作家亡故之后,我们如何处理她遗留下来的物质与精神?如何在她的自主意志和读者的粉丝狂热之中取得平衡?这些议题在张爱玲这么一个具有强大商业能量的明星个案上交会,则让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