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苏海天:《十年》──香港人的信任危机

现在《十年》光芒四射,正在享受支持者的欢呼声,然而在镁光灯背后,《十年》给香港人一个怎样的启示?笔者认为《十年》成功反而反映了香港社会现今一些核心问题。

苏海天:《十年》──香港人的信任危机
伍嘉良《本地蛋》。

电影《十年》近期在香港电影界掀起一股小热潮,上映七个星期累积票房超过500万,甫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电影”,又入选2016年大阪亚洲电影节放映名单。现在《十年》光芒四射,正在享受支持者的欢呼声,然而在镁光灯背后,《十年》给香港人一个怎样的启示?笔者认为《十年》能够吸引香港观众以及海外电影评审的目光,正反映了香港社会现今一些核心问题。

香港人的身分认同危机

“十多年前,他们来到要学广东话的!”电影章节《方言》里面的角色如是说。故事想像十年后的香港,广东话被边缘化,普通话取而代之成为本地主流。彼时,在大国崛起的阴影底下,“香港人”这个身份概念,已经成为逐渐消失的“方言”。

如果香港人身份是方言,《十年》电影桥段,就是导演面对国家语言一体化的态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