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大寒立春:甜蜜红豆背后的土地代价

人人都想做有机,可有机实在不容易。收成少只是最基本的代价,难办的不是成本,难的是人。有机彻头彻尾是人力叠起来的试验,姑且不论人力成本的高昂,真正困难的是捧着钱都找不到工。

大寒立春:甜蜜红豆背后的土地代价
台湾红豆。

持续发烧的地球,极端气候的征兆愈发频繁了;从六十年来最热的冬至,到近数十年最冷爆的大寒流,也就不过时隔个月而已的事。冬暖冬寒,未到头前都还是个未定数,可对于一月初甫采收完毕的红豆而言,这个年是暖冬无误。

台湾红豆的驰名之地,以屏东万丹,跟高雄美浓、大寮一带为主,高雄大寮与屏东万丹,分属高屏溪的河岸西东,红豆特别钟意高屏一带,原因有二:温度、露水。花期温度对了,露水也不能缺,有露水豆荚才结得好。

红豆是固氮作物,边长边养地,豆子收了,地也肥了,接着种米刚刚好。早种豆可以早点种米,可以避开夏季的梅雨,确保稻米的收成;晚点种豆,气温较冷凉,豆子慢慢长,质量都更好。要米还是要豆,也是个鱼与熊掌之事。这两难今年没这么难,因为入冬热得紧,再逢雨,全都提前采收没得选,豆子来不及饱满,算起来总产量少了二到三成不只,暖冬对红豆而言真不是个好冬。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