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非男即女吗?或者有其他?

彰显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正是我认为阴阳人可以带给人类最大的意义──台湾国际阴阳人组织中文版创办人丘爱芝。

非男即女吗?或者有其他?
非男即女吗?或者有其他?

“长发警员”叶继元所引发“跨性别认同”议题的讨论,很快就隐没在“第三次政党轮替”的喧嚣里。“性别少数”的议题尽管并不经常为主流媒体关注,但它并不会消失。例如2016年1月15日,纽约市人权委员会经过与美国“双性人”人权团体InterACT沟通之后,认定“歧视某人身为双性人”即为性别歧视,违反纽约市人权法。

双性人并非极端少数

“阴阳人”一词从古代的笔记小说里就已出现,属于长期以来的俗称,把不论是外部性别气质或内部生理上所有“不男不女”的人归类于此。在18至19世纪时,医学多使用“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一词,而“双性人”此词则是近代因性别运动的倡议,以“男女有别”的概念上所建构,目的是认为“阴阳人”一词带有贬义,愿能以“双性人”代称。但以上说法仍是粗略概论,因华语地区广阔,看法及社会敏感度因地而异,例如在近期中国大陆则舍上述两者,采用新译“间性人”来指称英语Intersex这个新词。阴阳人(Intersex)有着独立于跨性别(Transgender)的性别认同过程,暂依当前男女二元的架构下,他们会依着自己的性别认同,判定自身属于异性恋或同性恋。

双性人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2015年最新发表的双性人(Intersex)定义:“双性是一个概况性术语,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身体自然变化。双性人的特征有些在出生时便看得出来,有些人则一直到青春期才会发现,更有些双性人的染色体变异甚至不会在生理上表现出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