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徐家健:创新经济“多谢Government”

创新经济,是特首梁振英刚发表的《施政报告》中16个字的题目中的头四个,可说是重中之重。问题是,创新经济上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徐家健:创新经济“多谢Government”
图为香港科学园。

创新经济,是特首梁振英刚发表的《施政报告》中16个字的题目中的头四个,可说是重中之重。(虽然报告内文提及“一带一路”的次序比创新经济前、篇幅比创新经济多,为免文不对题我今次只集中讨论创新经济。)开宗明义,报告指“创新及科技的能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及更安全”,这是不容易否定的。问题是,创新经济上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与大家分享两段最近我在美国这个创新经济大国的亲身经验。上星期到三藩市参加美国经济学会年会,顺道探访一位识于微时的老友。这位老友30年前一个中学生靠自己到美国闯天下,大学毕业后先在Oracle做顾问工作一段日子再毅然放弃大树好遮荫跑去Bay Area发展,从打startup工到自己创业,经历过科网泡沫爆破和金融海啸等风浪已有十多年实战经验。他与我分享创新经济的经验是,startup公司的寿命一般不超过三年,第一年成本低一切还在摸索中,第二年找到方向开始要増加投资,第三年“洗湿个头”(开了头,欲罢不能)才发觉入不敷支决定及早离场。老友的公司是个例外,营运了超过七年时间由只卖顾问服务发展到开始研发自家软件产品,另一个例外是公司既无外债亦不靠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俗称VC)。有多年打工经验的他向我解释,在 Bay Area见识过太多风险投资带来的麻烦,而且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勿与成功争辩,创业可以是自己创业自己投资的。但当话题转到“Why Silicon Valley? ”时,他给我的第一个答案却是VC,而其余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美国人有想“做好件事”的文化,以及美国市场本身够大。换句话,老友完全没有提过政府在创新经济有什么角色。

第二段经验是大家可能已有所听闻奥巴马刚发表的国情咨文,当中原来有四分之一篇幅是关于科技的。关于科技创新,快将卸任的奥巴马除了提到创新一直在美国人的DNA里,亦有强调怎样令互联网更开放、让更多贫穷家庭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互联网,和简化创业人士在网上创业的手续等。简单讲,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为创新经济提供一个方便创新及营商的环境。至于国情咨文中提到医疗及能源创新,都是政府认为市埸失效因此干预有理,其实与一般创新经济无关。简单讲,奥巴马没有觉得政府需要成立创科局统筹、协调、支援和配合美国创科事业的发展,亦无准备成立个几十个亿的创科创投基金投资本地创科初创企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