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当中学生记录家族史,看见官方历史的另一面

在挖掘、记录家史的过程中,这些中学生看见历史在官方语态之外的相貌,找寻到个人和历史的连接通道,亦熨帖了祖辈孤寂、残破的记忆。

当中学生记录家族史,看见官方历史的另一面
李远江:这些和孩子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祖父祖母,正是孩子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而这些「陌生人」身上,寄居着一段又一段家国命运。

我们的历史教育是逆天的

北京十一中学的张宇昊一直不理解,尽管家里条件不差,爷爷奶奶却总是不舍得丢掉吃剩的饭菜。他在心里嫌弃过,丢过白眼,甚至和老两口吵过好几次,都没法让爷爷奶奶改变这个习惯。直到有一天,张宇昊参加“全国青少年历史记录大赛”,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史。他问爷爷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饿。”爷爷说。

爷爷讲自己在1959到1961年间的饥饿记忆。那是一段在中国的大陆历史教科书中遮遮掩掩、一闪而过的记录,像一片遥远而沉寂的海,那三年中发生的事情,被统称为“三年自然灾害”。而在爷爷奶奶的讲述里,这段记忆并不仅仅关于自然,那是活生生的关于人挨饿的故事,而在中国的教科书里,个体的人,总是被掩盖被忽视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