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 电影是一扇窗,一部电影又可延伸到另一部电影,邀请我们凭票对号,或自由入座,看窗外有窗,感受更辽阔的天地。

回顾2015年的香港电影,可以找到不少纯本地题材的制作。《五个小孩的校长》以煽情攻势创下了年度香港电影本地最佳票房纪录(港币四千六百万元)。近期在香港上映的《踏血寻梅》和《哪一天我们会飞》获入围台湾金马奖角逐奖项,前者更赢得了最佳男配角奖。几位新晋导演(如《冲锋车》的刘浩良、《王家欣》的刘伟恒)亦在他们的首部电影里注入了地道气息。当然不是纯本地题材就必定值得支持,借用黄修平导演的说法,“我们不是要支持香港电影,而是应该支持好看的电影”。尽管以上提及的影片,都各有明显的缺点,但我还是会推荐大家去看,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接通了当下香港的时代感性。
最近在香港上映的短片合集《十年》,更是切切实实呼应着时代,是今年最值得讨论的香港电影。在雨伞运动经历挫败之后,在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之时,在当权者正要全面扑杀及瓦解反对声音之际,《十年》来得正合时宜。电影集合了五部短片,五位新秀导演想像十年后香港将变成怎样,不约而同都是沉重的。我们当然无法预知十年后的境况,但以今日处境设想将来,电影呈现出来的,几乎都是一个崩坏了的香港。不像杜可风《香港三部曲》那样不着边际,仍停留在文化混杂与革命浪漫的想像,《十年》的五部短片,水准或许参差,有些或许未够圆熟,却都是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