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孩子成为“大写的人”
“我对儿子的要求是,一定不能在中国读大学。”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的家长告诉端传媒记者。
这位游历过30个国家的母亲,原本是从中国以考试为选拔标准的应试教育中胜出的佼佼者。她说痛恨中国公立教育中马不停蹄的考试和对于人性的禁锢。“教育应该实现人性本身的解放,让孩子成为‘大写的人’”。
“我只要求儿子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灵,”她说。
出于对欧美国家教育个性、自由、民主的认同和向往,在富起来的大陆,很多家长开始选择国际学校模式。但全盘西式的国际教育可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竖起一道文化的“墙”。如何解决?郝少林和他的团队在努力趟一条中西合璧的新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