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魏子林: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性别政治

骤眼看,在仍然传统理解为“男性天下”的政治领域,香港女性似乎巾帼不让须眉,事实真的如此?

魏子林: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性别政治
参选区议会选举大坑选区的杨雪盈。

2015年区议会选举(下称区选)结束后,翻开报章,可见民主党主席刘慧卿、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公民党主席余若薇、人民力量主席袁弥明等女性政党领袖,率领群雄向传媒总结是次选举得失。骤眼看,在仍然传统理解为“男性天下”的政治领域,香港女性似乎巾帼不让须眉。然而,据笔者粗略统计是次区选的结果,香港区选女性的参政程度仍然停留在八年前的水平──每五个区议员中,少于一个区议员为女性。有趣的是,十八区的女性区议员比例参差,有分区完全没有女性区议员当选,有分区却出现女性当选人比男性的多。性别平等和民主自由环环紧扣,香港政治的性别议题值得各界关注。

每五个区议员中,少于一个为女性

图一。图:端传媒设计部
图一。

根据妇女事务委员会的报告和笔者的整理,撇除由政府委任的议员和当然议员,香港的女性民选区议员百分比(包括因只有一位参选人而自动当选的议员)由第一届区议会(1999年)的15%上升至第三届(2007年)的19%(注一),但随后两届却保持此低水平,包括是次2015年区选(图一)。这相等于,每五个香港区议员中,不足一个为女性。横看国际,英格兰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地区议员为女性(注二),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的统计指出,全球平均女性议会成员比例为22%(注三)。香港女性区议员的比率仍然比国际水平低,多年来也没有明显进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