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生了太多事,心知肚明,百感交集,任食任做,走马观花。“城市放题”是个全盒,是个百子柜,包罗了城市生活与文化的种种。本栏邀请不同的城市观察者,对城市生活与文化指指点点,或情深叙事,或精辟分析。这期谈废墟,看看这些在城市内丧失特定用途的空间,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放题者语
早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揭露香港有逾两百间空置校舍,有间更荒废了36年,令人哗然。但若果你细心留意,城市内其实一直都存在着不少被废弃、逐渐破败的空间。不少后工业地景,例如青衣有一间大型的前油漆厂房,早已停止生产;新界乡郊亦有不少的寮屋和村校,随人口迁移而丢空多年,现被草丛隐没。在这寸金尺土、发展至上的香港,人们都着眼于高楼大厦,但鲜有留意其实城市发展同步出现的更多是处处市区重建的地盘,以及这些颓垣败瓦的废墟景象。
近年愈来愈多人开始关注它们的美学和历史价值,废墟摄影愈趋流行,更有人著书介绍废墟和背后的故事。除此之外,废墟空间作为一个怪异的存在,可以用来对比和反思正常、主流的城市空间以及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亦能容纳和生产出很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