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后的记者会看来,马习会所达成的共识,内容平稳,并无新意。只是,这个会来得很突然,马英九曾多次努力促成这个会议,但习近平的反应一直都很冷淡。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应允呢?这个时间点有什么特殊的意涵呢?我个人认为,这个会议的举行,应放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来审视,才能看出其中的意义。其实,只要看看中国最近的国际动态,就很清楚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来龙去脉了。
今年9月,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这个阅兵与5月份苏联举行的阅兵很接近,主要目的都是展现兵力,很多西方媒体甚至形容是“军事主义”的复活。参与这次阅兵的外国领袖,除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捷克总统泽曼外,其余都是威权,甚至是独裁政权,自由国家的领袖几乎都没参加。这次阅兵,参加者与不参加者的分界线,几乎就是过去冷战格局的再现。
二次大战之后,美苏两大集团形成了“冷战”格局,也主导了战后世界政局的发展。1989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全面实施,正式宣告冷战的瓦解。但是,最近,冷战似乎再度复活。在欧洲,乌克兰的危机,尤其是马航客机被击落的事件,使得欧洲再度陷入冷战时期“北约”和共产东欧的对峙。在亚洲,中国与美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执,也使得昔日的对立格局再度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