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巴黎,那些莎士比亚书店的Kitty

似乎是同一个故事在香港、台北、巴黎的不同版本,情意相似,而空间、文化相异……猫儿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亦如是。

巴黎,那些莎士比亚书店的Kitty

居住巴黎一年多,还不懂得法语的我,书瘾起时也会到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逛一圈,丢下十欧八欧就离开了,大概去过两、三次吧,特别是春天的时候,因为门前种了两棵樱花树,后来嫌游客太多了,像景点多于一家书店,也就没有特意再去,虽然其实还另有原因——皮肤敏感。

记得有次到书店买书,也顺道参观上层的 Tumbleweed Hotel, 坐坐那张 Samuel Beckett 或海明威睡过的软床,阅读世界各地读者在 Mirror of Love 上贴满的留言,然而在读到一张忘了是1970年还是73年笔迹狂放的字条之时,右脸开始觉得有点痒……下意识以为是二楼旧书尘垢太多,自己又不够检点,拿过书又擦擦脸,在敏感还未完全失控以前,我就马上离开了,头也不回,记得脸上的红疹足足花了三天才褪下来。

直到一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让我敏感的,原来是 Kitty,那只我一直缘悭一面的蓝眼白猫,敏感的皮肤确切感受过他的存在,眼睛却从没见过,到了上星期再次到访莎士比亚,操法国口音英语的店员才悻悻地告诉我,Kitty 刚于早一星期因病死去了,为了纪念这只在店中待了六年的猫大使,小店还特别拨出了一个角落,放了一些Kitty的旧照,还有如James Joyce《The Cats of Copenhagen》、TS Eliot《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等跟猫有关的书籍,聊表怀念之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