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陈伟信:欧洲移民问题以外的机遇

讨论的重点不应集中在这些惨情画面及数字,而是如何有效处理问题。

陈伟信:欧洲移民问题以外的机遇
2015年9月8日,匈牙利与塞尔维亚边境,难民在森林中逃避警方追捕。

一张年仅三岁叙利亚儿童艾兰遇难的照片,令欧洲国家对难民问题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继德国宣布暂时开放边境予来自叙利亚的申请庇护者后,早前抗拒接纳更多难民的英国在网上联署超过十万的情况下,首相卡梅伦宣布将接纳“数以千计”的叙国难民来英。然而,欧洲社会至今对于处理移民问题仍未有统一的回应︰当芬兰总理愿意以自己的私人住宅招待难民同时,执政联盟内的右翼团体芬兰人党(Finns Party)并对此不为已甚;当欧洲期望欧盟执委会可提出有效政策回应移民问题,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án)却是这并非欧洲问题而是德国问题,似是暗示匈牙利不会支持新的欧洲共同庇护政策。

诚如早前所言,欧洲各国面对一个艰难的决定︰欧盟一方面只可被动地回应来自北非及中东的移民及难民潮,另一方面即使改革也难以完全消除移民潮所带来的冲击。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估计,今明两年将有85万人经地中海到欧洲寻求政治庇护,过去8个月亦已有36.6万人进入欧洲。即使有指欧盟将早前提出成员国共同承担的安置配额由4万人大幅增加至16万人,面对如此浪潮亦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此外,一次性的捐助也许容易,但当可见的将来下北非及中东的移民及难民潮难以解决,国家以及公民社会是否持续地介入,还是回到“各家自扫门前雪”,不少国际人道灾难的善后工作或可作参考。因此,讨论的重点不应集中在这些惨情画面及数字,而是如何有效处理问题。

借欧洲问题强化全球治理制度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及难民潮,英国财相欧思邦(George Osborne)提出要彻底解决问题,或须考虑是否加入空袭伊斯兰国行列,借打击伊斯兰国以重建当地秩序,好让申请庇护者可以尽早回家。而面对不断涌入的移民,国际社会开始质疑部分海湾国家并没有接受来自叙利亚地区的申请庇护者。台湾有民众在网上媒体组织“全球难民日”(注︰联合国的世界难民日(World Refugee Day)为每年的6月20日),鼓励各地有心人到美国驻当地代表示威,借以向美国施压令其介入事件及停止对叙利亚空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