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黄灿然:用什么字眼评论时装

这里没有“高雅”、“迷人”、“优美”之类的用语,而是代之以对材料的客观记录:蛇皮、皮革;其讲究实际如同其明码实价。

黄灿然:用什么字眼评论时装
在上世纪40年代,在评论主流时装设计师时,评论者依然多用“秀美”或“有趣”等“旧”词。图为1940年代街头时尚展览。

[洞背之见]也许只是偏见。

在上世纪40年代,在评论主流时装设计师时,评论者依然多用“秀美”或“有趣”等“旧”词。图为1940年代街头时尚展览。摄:攝:Carl Court/Getty Images
在上世纪40年代,在评论主流时装设计师时,评论者依然多用“秀美”或“有趣”等“旧”词。图为1940年代街头时尚展览。

据《时装写作与批评》(Peter McNeil & Sanda Miller, Fashion Writing and Criticism)两位作者说,自《文雅信使》在路易十四时代创办以来,杂志就一直是其时代的反映,不仅报导时尚,而且成为品味的晴雨表。17世纪杂志具有商业和推广倾向,更多是详述花边装饰和纺织品而不是时装的整体“形式”。到十八18世纪,这种情况改变了,时装杂志致力发展“品味”这个新概念,并且地位提高了,知识面也广了。到18世纪末,英国、法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约有15种不同的时装杂志,且常常报导室内装饰、物品以至马车设计的流变。

在17世纪,明白针对妇女的杂志并不多,其中包括英国的《雅典公报》和《女士信使》。《文雅信使》被视为“女性刊物的鼻祖”,各种以“旁观者”为名的刊物,其读者亦大多数是女性。有学者指出,很多杂志都迎合妇女想避免“沉闷”和单调的愿望,并鼓励她们拥抱“多样性”。这种鼓励妇女拥抱多样性的策略,亦为19世纪和20世纪妇女时装杂志所承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