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火星上没有琉璃瓦:《三体》走红北美

刘慈欣:“我更希望美国读者看我的书,首先是因为它是科幻小说,而不是因为是‘中国的’科幻小说。”

火星上没有琉璃瓦:《三体》走红北美
刘慈欣。

芝加哥极客酒吧,墙壁上投影播放着海因莱茵的小说改编老片《星河舰队》,每张桌上的啤酒杯旁都摆放着几摞厚度不一的书。场内大部分人显然彼此熟识,聊得热络,时不时飘出“飞船”“蒸汽朋克”“二向箔”等古怪的词语。

其中一位亚洲面孔的中年男子似乎是个例外;他戴着黑框眼镜,安静地坐在桌前,人们轮流前来与他握手丶合影丶要求签名,他则略显拘谨地微笑着,礼貌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不过,当听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也会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讲起中文:“全封闭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很不成熟,成本也太高,要想登陆火星,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太空电梯对材料要求很高,目前最好的材料也很难拉伸到所需的长度。我曾有过一个设想,可以汲取海水向下喷射,从而分段提供动力,也就是做成‘水箭’。”正说到兴头上,他突然想起了什麽,略显局促:“晚上典礼是不是需要穿正装?那晚宴呢?” 此刻,他身上正穿着一件黑色T恤,胸前的九宫格里整齐地排列着液晶数字倒计时丶卫星天线丶火箭丶星球等图案,正中间一格则嵌着两个醒目的红色汉字:三体。

这里是2015年星云奖颁奖前的一场内部活动,聚集了Larry Niven丶Aliette de Bodard丶Greg Bear丶Nancy Kress丶刘宇昆等十几位着名科幻与奇幻作家。而那位看上去还不太习惯这一场合的中年男子,正是凭藉作品《三体》入围今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提名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粉丝们习惯称他为“大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