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近距离观察两会:从“政治花瓶”中,读懂中国

这数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进行被认为是“橡皮图章”工作的两周期间,正是党国体制全年透明度最高的时候。

近距离观察两会:从“政治花瓶”中,读懂中国
两会期间一个新闻发布室外爆满,记者在室外等候。

在2013年一次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中,一名坐在笔者身旁的日本记者,忽然受到一名大会堂工作人员的高声训斥,因为他戴着口罩。

工作人员告诉这名记者:“如果有病,可以带你去医生。”一瞬间,会场的各个角落,马上送来不解的目光。在工作人员多次质问他“有病吗”之后,这位记者懊恼的摘了口罩。工作人员心满意足的离去,寻找着下一个需要移除的,玷污国家形象的瑕疵。可偏偏,那位当天记者确实感冒,不希望传染其他人罢了。

这名日本记者和所有境外媒体记者一样,很难在记者会提问中被选中。同时,他不能进入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驻地酒店采访,除非是在指定对境外记者开放的时间。但至少,他不用像大部分境内记者一样,在诸多议题上只能使用通稿。而不少境内记者,在追逐体育与演艺名人之外,碍于报刊版面要求,往往需要发回大量以同行为主角的花絮照片,令人啼笑皆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