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湾大选评论台湾深度

沈有忠:郭台铭参选总统促在野整合,反而凸显蓝白结构困境

对于郭柯侯三人而言,后续选战的策略要如何调整,保持整合的弹性?

2023年4月29日,台北,郭台铭出席一场演讲,并向观众致敬。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9日,台北,郭台铭出席一场演讲,并向观众致敬。摄:陈焯煇/端传媒

沈有忠

刊登于 2023-08-29

#侯友宜#2024台湾大选#赖清德#郭台铭#柯文哲

(沈有忠,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

日前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正式召开记者会宣布参选之后,让此次总统大选目前进入了一强(赖清德)三弱(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铭)、“四脚督”的状态,下一阶段来看,在野阵营能否整合,成为影响选举结果决定性的变数。

可以这样说,依民调数字来看,即使柯、侯、郭能够整合,也才和副总统赖清德形成势均力敌的情况,更遑论现在是蓝白两党、柯侯郭三人各自投入选举的情况。局势正如同郭台铭参选记者会所言:“在野不整合,便宜赖清德”。

然而,2024年除了总统的选举,还有立法院的选举,在选战进入白热化之际,单靠“下架民进党”的负面动员,有可能促成在野的整合吗?对于郭柯侯三人而言,后续选战的策略要如何调整,保持整合的弹性?而对于赖清德而言,如何冲破民调的天花板,甚至让民进党继续在立法院过半?这些都成为后续观察选战的焦点。

2023年8月29日,台北,柯文哲与郭台铭同场参加台北市计程车工会普渡餐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8月29日,台北,柯文哲与郭台铭同场参加台北市计程车工会普渡餐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整合的第一道难题:正副如何搭配?

国民党身为第二大党,没有理由担任副手;柯文哲民调稳定领先侯友宜,同时避免民众党变成“小蓝”,也没有担任副手的正当性。

首先,对于在野的整合来说,柯侯郭当然各有盘算,谁是副手是表面上难以跨过的障碍。但深层来看,在政党的结构上和理念上,如何真正整合出诉诸执政的信念和理念,恐怕是更困难的挑战。

现阶段来看,在野三人的政党实力和候选人个人声望存在落差,是表面上难以整合的原因之一。代表国民党的侯友宜,民调始终低迷,但国民党的政党实力不仅在立法院位居第二,在2022年地方选举,更是取得过半县市的执政,深具组织动员的实力。相反的,柯文哲与其说代表民众党,不如说带领民众党来参选,而且不只总统大位,更有站稳立法院进而挑战国民党的机会。

柯文哲以个人的高声望拉抬民众党,和国民党想方设法呼吁动员与团结来支持侯友宜,党的实力和候选人的民调声望,成为蓝白最大的反差。国民党身为第二大党,没有理由担任副手,在历史上也没有与其他候选人合作担任副手的经验;柯文哲民调稳定领先侯友宜,同时避免民众党变成“小蓝”,也没有担任副手的正当性。因此,就蓝白而言,整合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正副如何搭配。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