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香港会如何?听听香港、台北、北京、深圳的他们怎么说
闹市这天,红旗串串。“香港”又回到世界的中心舞台。20年之后,有感慨怀旧,有世事变迁,有愤怒抗议,也有宣示当年承诺“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的颟顸者言。 国家忙著纪念,香港忐忑日常。普通人呢?他们的香港印象是什么?他们怎么看明日香港?又怎么评价,这场令人瞩目了20年的一国两制实验? 在香港、台北、北京、深圳的街头,他们这样说。
闹市这天,红旗串串。“香港”又回到世界的中心舞台。20年之后,有感慨怀旧,有世事变迁,有愤怒抗议,也有宣示当年承诺“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的颟顸者言。 国家忙著纪念,香港忐忑日常。普通人呢?他们的香港印象是什么?他们怎么看明日香港?又怎么评价,这场令人瞩目了20年的一国两制实验? 在香港、台北、北京、深圳的街头,他们这样说。
香港人对政府管治的满意度有提升吗?香港人是“富贵依然”,还是成了“港灿”?中国因素又为香港的经济民生带来什么影响?香港人对一国两制仍然有信心吗?
临近71回归二十周年纪念日,各界反应不一。6月26日,国务委员杨洁篪于回归活动上表示,一国两制深入民心,得到包括香港市民在内的全国人民拥护,成就得来不易。候任特首林郑月娥亦于访问中指出,相信大部分港人仍然坚持一国两制。 同日,香港众志等团体于湾仔金紫荆广场示威,并以巨型黑布遮盖雕塑,象征一国两制危在旦夕。筹备每年“7·1”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公布,今年的游行主题为“一国两制呃足廿年 民主自治重夺香港”,要求中央政府兑现民主发展及高度自治的承诺。 相比两边论述,香港市民对回归及一国两制的感受更加复杂多元。参考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追踪调查,在 1997 年 7 月的调查中,对“
英国著名政治地理学者 Peter Taylor认为,国家和城市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它们互有竞争,又互补不足,就如探戈的两位舞者。
回归20载,港漂新人来临,在中港融合的笼罩下,“他们”与“我们”若即若离。当香港人阿离走向两个港漂,和他们谈人生、去留和挣扎,会碰撞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