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君玫:《黑豹》──一则关于暴力与爱的阶级寓言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
浸大语文中心在还原与平息事件方面仍可扮演重要角色,可至今一直躲在背后,既不肯澄清学生关心的问题,又不肯承担至少部分责任,也不肯面对公众,态度令人遗憾。
8小时师生对峙后,陈乐行和刘子颀成为整个舆论漩涡的中心,事件的焦点也从普通话应否成为毕业资格、豁免试评分准则是否有问题、语文中心老师和改革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演变成辱师、中港矛盾甚至港独风波。
学生示威口号“我唔想读普通话”,是指不想上校方安排的普通话课程?还是完全不愿意学习普通话?是不喜欢强制必修、被迫上课?还是不喜欢教学及评核方法?或是不满意课程内容?
浸会大学动用学校的权力,将与校方有政策上争议的学生停学,而无法与之展开平等的讨论说服,这行为让大学本身面目无光。寛恕与对话,反而可真正取回自己的尊严。
欧洲各地的独立运动,往往把成立独立主权国家、加入欧盟作为终极目标。但欧盟的合法性恰恰来源于既有的成员国,所以并不会介入独立运动。欧盟试图通过一体化消除边界线,独立运动却以新建国境为目标。独立是终点还是起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加泰罗尼亚,独立与否并非只是街头抗争,更是百年来球场上的一场场厮杀。在这个足球记者成为政府领导人、俱乐部主席曾在独裁时期殉道的足球圣地,球员的血统、使用的语言与攻守技巧一起,成为球队的标志。恰如一名巴萨球员所言:“法律告诉我要为西班牙国家队踢球,但加泰罗尼亚才是我的祖国。”
加泰独立运动持续多年,因何在当下走到风口浪尖?加泰内部民意是否真的一面倒支持独立?独立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项?欧盟各国对于加泰独立是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