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号陪审员》影评:道德困境与不公义有多近?
如果说吕美特在67年前用一部《十二怒汉》用一场辩论让观众体会到了美国司法制度的优越先进,那么如今94岁高龄的伊斯特伍德则用《二号陪审员》从根本上拆穿了民主社会的这一“美好幻象”。在这部很可能是其生涯收官之作的作品中,伊斯特伍德选择将叙事和主题同近年来的作品相倒置,抛弃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小人物作为故事的核心,反而通过一位无形中成为施害者的人物展开阐述,将善良与道德的边界推到了一个极为晦冥的境地。影片尽管以陪审团制度为题,却并未止步于制度本身的辩论,而是从陪审员个人出发,横向审视法院、检察官、律师、被告与警察等司法体系的运作环节。以人的“私心”为锚点,揭示了公平与正义这些理想化的客观系统在面对人性介入时的脆弱本质。 道德的困境 《二号陪审员》对善与恶的模糊探讨并非孤立现象,近年几部关于“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