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垚:“低端人口”从来都是“低端外来人口”——北京切除的户籍维度
一方面,执政者假设驱逐后基础服务业等业态缺口,只要略微佐以政策引导,自然会由“低端本地人口”填补上去;另一方面,随着习时代的来临,最高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与审美品味成为了官场唯一可靠的行动指南。
一方面,执政者假设驱逐后基础服务业等业态缺口,只要略微佐以政策引导,自然会由“低端本地人口”填补上去;另一方面,随着习时代的来临,最高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与审美品味成为了官场唯一可靠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会这么差?难道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把自己的住所变得更安全些吗?事实是,他们不但想过,而且动手做过。但是,在1995年的清理中,建设得最好、管理得最到位的大院成了首要打击对象。
北京不可能真正“切除” 边缘人群。但是切除的运动,强化了边缘人群的“可切除性”,即他们生活在一种时刻要想着被切除的可能、彻底放弃平等融入机会的状态中。
1941年7月,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上的一半人口──1600名犹太人在被各种谋杀之后,剩下的全部被活活烧死在一个谷仓里,仅七名犹太人幸存。原因之一,是对憎恨的制度化。
在否定与谴责了北京的粗暴之后,我们还须认识到:对大部分中国大城市来说,“外来低端人口”问题根本上还是是否认同本土主义的问题。
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为城市移民弱势群体呼吁平等权利的人,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的是,当我们谈论人口、教育不平等、拆校舍每一个话题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