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语象报告:十九大之后,什么是“新时代”的关键词?
在党权、斗争等方面,十九大报告的“毛式话语”力度不降反升,或许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集一党之权、举国之力,统一意志和步伐,压制异见,清除路障,高效建设美丽新世界。
在党权、斗争等方面,十九大报告的“毛式话语”力度不降反升,或许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集一党之权、举国之力,统一意志和步伐,压制异见,清除路障,高效建设美丽新世界。
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闭幕。过去一周,人民大会堂里的2200多名党代表们在一次次会议中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核心领导层,人民大会堂外的北京城则戒备森严、安检处处,这座古老的城市又迎来了五年一度的“党代会时间”。我们的摄影师在城里到处逛了逛,用镜头带你看看十九大进行时的北京。
1955年出生的上海学者王沪宁,40岁时进京,以幕僚身份从政,分别为江、胡、习打造纲领性的政治论述,是当代中共理论第一人。进京前出版的日记《政治的人生》,记录了他的思考初衷及价值初始。
有“笔杆子”之称的中共宣传系统,是如何展开扩权之路?面对新媒体不断涌现,它如何“攻占”互联网?五花八门的“官方媒体”,究竟谁才能发出“最强音”?
警权独大的传统、维稳体制的建立,使得公安成为政法系统中的强势领导者。其权力边界,是政法势力起伏变化的根本所在,也是影响中国法制的最大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