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香港立法会选举前夕:完善选举后四年,治港名单的再次演变

民主派绝迹、中间派面临困境、旧有政治力量殒落,国家力量进场,2025香港政治“没有祝福,也没有干预”。

香港立法会选举前夕:完善选举后四年,治港名单的再次演变
2025年11月20日,功能组别旅游界候选人江旻憓出席政府主办的选举论坛。摄:邓家烜/端传媒
编按:新一轮香港立法会选举即将举行,端传媒推出相关立法会系列报导及评论,本报导以数据图表解读参选名单背后,香港的政治力量版图将如何再度演变。第一篇评论可按此阅读,下一篇报导将剖析总结立法会议政新常态,敬请留意。

虽然距离第八届香港立法会选举尚有半个月,但市面已铺天盖地贴满宣传海报,选举辩论每日上演。12月7日举行的立法会选举,是国安法落地五年、“完善选举制度”后的第二次立法会选举。

过去几年,香港政治翻起巨浪,多个公民团体相继宣布解散,公民党、民主党和社民连等老牌政党亦在几年间覆没殆尽,社会于公共议题热情低迷。即便如此,新一届立法会选举的消息——哪些旧人离场、哪些新人上场,仍在香港难得地引起了波澜。

早前,民主派已在大小议会中绝迹,时间推至2025年,中间派路线亦面临困境。2021年,香港首次选出没有民主派的立法会,议会内剩下少数中间派。不过爱国者问政仍不时被视为挑战,建制派、中间派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过去两个月,政界经历人事大变,立法会内有近四成议员弃选,震惊全港。随著新的参选名单落定,各候选人卖力推销政纲,政府则大举动员选民投票。议会内外的异动,正折射出怎样的政局变化?未来会有更多具内地背景的国家队进场,接手香港议会吗?《端传媒》整理相关版图变动的亮点、统计数据,同时了解政治学者的看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