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香港世纪暴雨过后,我们如何真正的“超前部署”?

老生常谈,却是不得不谈。

香港世纪暴雨过后,我们如何真正的“超前部署”?
2023年9月8日,香港黑雨带来多区水浸,排水系统工作人员协助一名因洪水而被困的司机前往安全地点。摄:Tyrone Siu/Reuters/达志影像

(吴希文,长春社公共事务经理)

9月初,香港先迎来今年第一个十号超强台风苏拉,一星期后再经历黑色暴雨,暴雨警告持续十六小时多,是史上最长的一次黑雨记录。地铁站、商场、停车场被水淹没;不论平民还是豪宅区旁都有出现塌坡;道路在暴雨下有如激流;乡郊农地成为汪洋一片。

这里先从一则黑雨“惨况”讲起:话说团队内的同事在毗邻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上水河上乡的农区推动生态农业,一场黑雨令农舍一片狼藉:农具、枱、櫈、雪柜全翻倒在地,机器入水又令农产延误出产,水退后墙上留下的泥,显示水位最高起码曾达1.7米,另一边的塱原,农地变成水塘,场内货柜几乎没顶,塑胶围栏随水飘流。今年七月收成的米有四大桶因入水而发酸,但对比起附近菜田全被淹没,我们的“惨况”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发展局局长早前指,香港主要渠道能处理“200年一遇”大雨,如果我们参考2018年渠务署修订的技术手册,一小时雨量145毫米,已经是“200年一遇”的标准,今次天文台曾录得有纪录以来最高的一小时158.1毫米雨量,已超越了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再看其他分区,南区(143毫米)、湾仔(145毫米)、九龙城(130毫米)、东区(125毫米)的最高雨量,也非常贴近“临界点”。

当然,排水系统承载力绝对有多重因素的考虑,然而只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我们城市排水系统即使仍有如发展局局长所言的“可控”、“有一定底气”,也肯定是面对极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在“蓄水池做得够唔够”、“200年一遇唔够就做够500年、1000年一遇”以外,理应还有更多。

然后,我们的社会又从极端天气下极速复常,即使仍有如港岛石澳道紧急封闭、耀东邨山泥倾泻后巨石挡路等状况,社会普遍都能正常运作:返工放工、返学放学。在极端天气下,我们常说要“超前部署”,眼下这种强烈对比,到底要如何理解,我们又要如何超前?

2023年9月8日,暴雨大来的洪水冲过地铁站,市民在水中前行。摄:Lam Yi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9月8日,暴雨大来的洪水冲过地铁站,市民在水中前行。摄:Lam Yi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铺石屎舍湿地 纾缓还是加剧水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