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难以预测2020年的中美关系。香港反修例运动、台湾大选,新冠肺炎、《华尔街日报》事件……加之已正式开锣的美国总统大选,两个超级大国的竞逐随时可能走向讳莫难料的分叉线。为此,端传媒驻美记者为读者带来“华府传真”系列专访,通过访问华盛顿的政府官员、智库学者和中美关系的深度参与者,向读者展示,不同立场、不同派别的人士怎样思忖中美关系的未来,又是如何反思两国的过去。
首篇访问对象是前美国在台协会副会长葛天豪(David J. Keegan),他于三年前退休,形容自己“尚未脱离政府的话语体系”,但卸下做官员时不便讲话的包袱。当下的新冠肺炎是否将重写中美、两岸关系?他给出了一份解读。
“华府传真”还将在近期推出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Robert Daly专访,他作为对华“温和派”,致力打破中美关系中的偏见,也因此被华盛顿的“鹰派”排挤。他将与端传媒分享一些被美国舆论有意忽略、也无法被大多中文媒体报导的“牢骚”。
定居在华盛顿的中国研究学者葛天豪(David J. Keegan)曾经做了三十年的美国外交官。他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历史博士学位。1989年六四学潮时,他在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工作,帮助在中国的美国公民离境;2003年SARS爆发时,他在美国国务院从事对台工作,协助台湾对抗非典。他的政治生涯最高做到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的副会长,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多次为三边关系“踩刹车”。如今,蔡英文再次当选,中美关系也走到了下一个分水岭,葛天豪业已退休,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书,主授中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