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赶在大选前国会最后会期的最后一天,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 《反渗透法》,在选举、罢免、公投、竞选活动、游说、政治献金、合法集会游行等民主政治参与的核心领域,规制受“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行为,并采取“禁止制”,以特别法的方式,对受规制的渗透行为施以刑罚。
本文将试描绘《反渗透法》立法历程所呈现的图像,是反对的泛蓝阵营未能清楚认知台湾的安全威胁,而民进党阵营因为观念的混淆未能选择适切的回应,加上国家认同的根本性分歧,给了红色阵营操弄的空间。但在讨论更广议题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些法条释义的基本工夫。
“境外敌对势力”针对中国
简言之,民进党团提出的《反渗透法》版本所定义的“敌对性”,来自战争状态、武装对峙、与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之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