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读者来函:浅谈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和日本的社会记忆

高度情感化和政治化的叙事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战争更宏观以及更具人文关怀的反思,仅仅局限于本族、外族这种生硬的二元区分与对立里,对人性的讨论也浅尝辄止。

读者来函:浅谈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和日本的社会记忆
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现场降半旗及放和平鸽。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2015年知乎网站上出现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其中某知乎用户写的一篇回应文章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随后在当年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12月13日,不少微博营销号将问题和这篇由某知乎用户写的文章转载到了微博上,文章很快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吸引了大量微博用户的转发、评论和点赞,其中包括不少官媒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官方账号。

这篇知乎文章应该是在看了张纯如的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后有感而发。从文章评论区大部分的回应中所反映出的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可以看出,还有很多与大屠杀相关的议题值得和需要更多地补充、关注和了解。比如不仅是南京大屠杀作为历史事件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过程与情况的研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