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风波,无疑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艾滋病”(又名“艾滋病”)这个历来被附上诸多隐喻的疾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与学术讨论紧扣的姿态,高调地进入公众视野。
连续数天的大型科普后,一个事实终于得以被更多人知晓——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载量达到不可检测水平,加上阻断措施,HIV阳性的父亲和HIV阴性的母亲100%能够生育出HIV阴性的下一代。可是在定制婴儿消息刚传出时,一些网民的首要疑问还是“有爱滋为什么还要孩子”——这与后来不少人提出的“基因编辑婴儿长大后不应生育”的说法,如出一辙地展示了人类的傲慢和恐惧。
贺建奎这样回应对手术必要性的质疑:基因手术可保护他们(指感染者家庭)的孩子“免受相同的命运”,即免受因感染者身份受到歧视的命运,包括“雇主可能在员工感染HIV后解雇他们,医生拒绝治疗”等(讽刺的是,这对婴儿似乎终归避不过被当成异类的命运了)。
尽管在手术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下,贺建奎的解释显得苍白甚至道貌岸然,但他某程度上点出了一个现实: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们正在面对“相同的命运”,造成这个命运的不是医疗技术的限制,而是误解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