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汤兰兰案:“官家”内战,罗生门里的中国舆论场

回看媒体报导的前后始末,稍有了解中国媒体生态的人,无不会皱起眉头:怎么《澎湃新闻》和《新京报》在一则报导上走到一起了?

汤兰兰案:“官家”内战,罗生门里的中国舆论场
《新京报》虽然在2011年之后便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但一向被视为“南方系”在北京打下的阵地。其创办之初,由南方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合作,继承了“南方系”冲击新闻禁区、不吝批评政府的风格。尽管其也随之屡遭打击,在北京的报纸中仍然算是“冲得很猛”的一家。

1月31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在“一号专案”栏目刊出一篇法治报导,题为《寻找汤兰兰》。报导谈及一宗2008年发生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某村的案件:一位名叫“汤兰兰”(化名)的14岁女孩指控家人强奸自己,将包括父母在内的十余人告进监狱。然而其中不少人坚称案情有冤,接连上访。报导将故事线聚焦在汤兰兰母亲的不解和困惑上,传递出“寻找汤兰兰”,重新对证的信号。

尽管使用了化名,并未提及真实地址,报导中出现的户籍信息也在关键位置加了马赛克,但这篇稿件还是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大规模反感:网民认为,记者以“寻找”当事人的方法书写一宗可怕的群体强奸案,完全不考虑受害女孩的感受。在文中暴露出的信息更属于泄露隐私。于是,许多人进而主张,媒体报导汤兰兰案,意在和辩护律师、当事人“串通”共谋,在流量经济推动下炒作话题,消费苦难。

随即,当日晚些时候,五大连池市官方发表声明,指案件早已定案,媒体报导属于刑满释放人员“借助少数媒体肆意炒作”。这则声明迅速转载于包括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国务院旗下“紫光阁”在内的多个微博、微信帐号。似乎官方已经下了定调。

《澎湃新闻》很快撤回文章,再无进一步表态。倒是北京的《新京报》持续跟进汤案,除刊出多篇评论呼吁重新审视疑点之外,还在2月3日深夜放出一段影片(视频)报导,不仅采访了喊冤的当事人,也播放了一段据说是汤兰兰向亲戚索要钱财的录音材料。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