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魯保羅的距離
最近我的 Facebook 被紐約轟轟烈烈舉行的「魯保羅變裝大會」(RuPaul's DragCon)刷屏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朋友追「魯保羅變裝比賽」(RuPaul's Drag Race) 這檔真人秀節目,粉絲們平時用的表情符號,說話的風格都會模仿節目裏的語言。有人說這節目是檢驗一個同志是否自我認同的試金石,因此我也跟着朋友看了兩集,當時朋友不停插科打諢,所以我也覺得還挺好笑。可後來我自己又看了一集,感覺一點繼續看下去的慾望都沒有,難道我是不夠自我認同的同志嗎?
並不是。
這種距離感的產生,一來因為節目的笑話跟美國流行文化息息相關,美式俚語,還有變裝皇后唱的歌、模仿的明星我都很不熟悉。而真要補課恐怕太晚,因為我早已被朋克、金屬、電音洗腦了。二來,變裝皇后們一言一行都針鋒相對,作為觀眾,我們消費的是矛盾衝突,當然有時也有類似中國式選秀的苦情段落,而這些都不符合我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