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安徒:世代与本土自决的聚光灯外,被忽视的分配正义

今次立法会选举往往被本土主义议程主导焦点,也往往在新旧世代接捧交替的主导论述下,把分配正义这些划分的重要性遮盖掉。

安徒:世代与本土自决的聚光灯外,被忽视的分配正义
2016年9月4日,新界东候选人梁颂恒正拉票。

2014年雨伞占领运动后第一次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已于上周结束,不少报导和评论将焦点集中在参政世代的新旧交替,以及本土主义对政治版图的改变。特别是今次选前发生了政府筛选持“港独”政见参选人的事件,更令人关注香港出现分离主义的趋势。于是,今次选举的主题被锁定为以本土主义、分离主义为轴心,甚至被解读为抗议梁振英政府践踏言论自由,引入政治筛选等倒行逆施政策的一次全民投票。

年初新界东补选之后,盛行一种三分天下的论述,将香港政治格局说成由为“建制”对“泛民”的二元格局,重新划分为“建制”、“泛民”和“本土”的三大板块。今次为了找出严打港独是否奏效的指标,选举结果也往往被评论人朝这个所谓三分天下的图式来解读。虽然明言支持港独主张的候选人被禁参选,不成一类,但一些理念不同的派别就被并合为“本土自决”的同一板块。

“三分天下”及“本土自决”划分的疏漏

毫无疑问,近年香港掀起一股激进政治的浪潮,其起源是始于“本土运动”,经雨伞占领而快速壮大,当中以“港独”的口号最具对抗性。可是,“本土”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含混不清、充满政治争议的概念。过去数年,特别是雨伞运动结束之后,日益恶化的政治环境、苦无出路的局面,令愈来愈多人试图从“本土主义”的方向寻求出路,于是产生了由独立、建国、自主、自决、修宪、制宪,以至所谓的“永续《基本法》”等各门各派思想,可谓众说纷纭。然而,把它们都化约和归类到“本土自决”或者“分离主义”旗下的话,很容易就会把个中错综复杂的关系遮抹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