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生了太多事,心知肚明,百感交集,任食任做,走马观花。“城市放题”是个全盒,是个百子柜,包罗了城市生活与文化的种种。本栏邀请不同的城市观察者,对城市生活与文化指指点点,或情深叙事,或精辟分析。这期谈大埔林村,看看这条据说自南宋起就有人居住的古村,如何在各方权力的角力下,演变成一个神圣与商业并置,历史伤痛和政治元素共谋的空间。──放题者语

二零一七年,当你走进大埔林村放马莆,可能感觉进入了叮当时光机,惟不同者,坐上叮当的时光机,你可以选择时间及空间,但在林村,这趟奇异旅程早已由各种权力关系安排好。要谈这趟奇异旅程,得先从二零一三年开始谈起。
二零一三年,特区政府宣布向全港十八区各拨款一亿港元以发展“社区重点项目”,有的地区兴建综合服务大楼、有的地区要盖文化广场。大埔区议会呢?除了计划将官立中学改装成艺术发展中心外,还通过了在林村扩建许愿广场,当中包括一个“大舞台”,并计划往后每年可以举办三十多项活动,包括邀请知名歌手演唱等等,吸引更多游客,可容纳数百至数十万人。透过重构空间,每年一度的“林村许愿节”将会月月办、周周办,节庆日常化,这个重构的空间,将成为傅柯“异质空间(Hétérotopie)”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