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励轩:维吾尔民族及其话语是如何炼成的?

作为一部历史学著作,林昂在这本书显露的史料功底是颇为扎实的,他充分利用了维吾尔和汉文相关一手资料,也全面参考了既有的英文学术成果,使本书不失为现代新疆研究中的高水平著作。

在对待统一/分裂的议题上,无论是泛突厥主义维吾尔知识分子或亲苏维吾尔知识分子都无一以贯之的立场,是否支持统一/分裂,往往受限于当时当地的地缘政治环境。

近日,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林昂(Ondřej Klimeš)出版的《以笔抗争:维吾尔民族和民族利益的话语(1900-1949)》则帮助学术界填补了“近現代維吾爾認同如何發生”这一空白。林昂从活跃于1900-1949年间的维吾尔知识分子入手,分析他们所写历史著作、小说、诗歌、回忆录、宣传册中的民族和民族利益话语,来还原维吾尔民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精英对民族利益定位的变化。

林昂发现:19世纪新疆突厥语穆斯林已经形成基于宗教的准民族共同体——穆素尔满(Musulman, 维吾尔语中为“穆斯林”之意,笔者注)。“穆素尔满”具备形成民族的几个特质:群体边界、领土、民族起源、血缘神话、共同信仰、共同生活方式、 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及群体认同感。这些特质在同治新疆回乱期间转化为当地突厥语穆斯林联合起来反抗清廷压迫的社群动员(Communal Mobilization)。在毛拉·穆萨·赛拉米笔下,此时维吾尔社会寻求的民族利益是在新疆推行良治(Effective Administration)以及保障当地突厥语穆斯林的福祉,支持阿古柏赶走腐败的清廷势力则是实现民族利益的表现形式。

在第二章,林昂提出了几个促使准民族的“穆素尔满”认同向现代的“维吾尔”民族认同转变的外部因素:清末民初中国内地的民族主义运动及话语构建;奥斯曼/土耳其的现代化和民族主义运动;沙俄突厥语穆斯林倡导现代化改革的贾迪德运动和试图构建现代突厥民族的泛突厥主义;苏联推动民族识别的肯定性行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