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吴强:中国化工灾害或引发政治危机

大规模突发性工业灾害的频发,不仅改变了传统自然灾害在被去政治化的维稳政治框架,也可能突破维稳政治的控制能力。

吴强:中国化工灾害或引发政治危机
一名消防员在事发现场附近休息。

在中国人长久的历史记忆中,自然灾害爆发后,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政权合法性的危机,灾民往往也成为揭竿而起的主力。这种传统的灾害政治观念,深深嵌入在董仲舒所确立的“天人合一”儒家政治模式中,自然灾害与政治合法性息息相关。

在现代中国政治中,仍然相当程度上主宰着权力斗争的合法性以及民众对政权的态度,例如1959-1961年期间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以及1976年的陨石落地、唐山地震、1988年的兴安岭大火给民众和政权造成的心理冲击。

直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句“多难兴邦”才算终于转换了这一传统的灾害政治负担,在“维稳政治”的框架下,丧事喜办,几乎任何自然灾害都可以免被追责,灾害成因以及次生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如规划失当、过度开发、盲目建设等但凡牵涉到利益集团和执政绩效的问题都可以被遮盖。维稳政治成为灾害政治的遮羞布,也将传统的灾害政治去政治化了。这大概是胡温政权的一大政治遗产,在改革开放30年后,官僚政党的现代性终于完成对儒家政治的替代。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