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陳慧:「願你我重逢」,在台北咖啡館寫作的香港作家

陳慧:「願你我重逢」,在台北咖啡館寫作的香港作家

在香港的異鄉感,來自一種精神潔癖;在台北是自我提醒,別當這裡自己地方。而你到底發覺,文學本身就是一種異鄉的存在

為何感覺《長安三萬里》在罵我,以及如果能重來,女人能否當李白?

為何感覺《長安三萬里》在罵我,以及如果能重來,女人能否當李白?

通過塑造識時務的角色高適,追光動畫加入主旋律電影大軍,而它擅長的動畫形式又能給公司帶來不菲的政治資本。

10首原住民母語歌:你的「部落」在哪裡?當現代生活讓你忘記出身之處

10首原住民母語歌:你的「部落」在哪裡?當現代生活讓你忘記出身之處

「我們的唱歌被誤解了,但為什麼還要繼續唱?」

都蘭部落與海女:你知道什麼是「台灣的節奏」嗎?|對談台灣原住民音樂

都蘭部落與海女:你知道什麼是「台灣的節奏」嗎?|對談台灣原住民音樂

那個情緒是憤怒嗎?⋯⋯是宣洩,很多的宣洩,可能是悲傷,也可能是流浪。

The 1975 男男擁吻「吻出問題」—— 大馬的政治、宗教、LGBTQ+與表演產業

The 1975 男男擁吻「吻出問題」—— 大馬的政治、宗教、LGBTQ+與表演產業

保守的宗教社群與性\別及同運人士都發聲譴責The 1975的做法。為何同運人士反對聲援LGBTQ+的行為?

《長安三萬里》影評:這是一部大唐群星閃耀時?

《長安三萬里》影評:這是一部大唐群星閃耀時?

囿於理想範式,也畏懼於嚴酷現實。它受制於傳統,又在其中找到精神力量。

10首廣東話歌:香港最壞的日子,放縱去娛樂?|夏日歌單

10首廣東話歌:香港最壞的日子,放縱去娛樂?|夏日歌單

就有這樣的歌,最初以為是暗喻,實際上卻已是明喻,今天的香港人十居八九,都聽得出是要講什麼⋯⋯

填詞撚大對談:蘇豪!鍾說!亞水!Luna is A Bep|如何寫留在香港的歌?

填詞撚大對談:蘇豪!鍾說!亞水!Luna is A Bep|如何寫留在香港的歌?

開懷暢談,如今香港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與林夕等上一代填詞人的距離是?原來他們都懷念的老牌填詞人是⋯⋯

Netflix劇集《怒嗆人生》:東亞家庭的枷鎖去到大洋彼岸也無法擺脫?

Netflix劇集《怒嗆人生》:東亞家庭的枷鎖去到大洋彼岸也無法擺脫?

東亞傳統文化中儒家倡導的忠、孝、仁、義塑造了一代又一代隱忍的東亞人,以及哪怕是移民到大洋彼岸也無法擺脫親情的枷鎖。

《奧本海默》豈止傳記片:你知道的,諾蘭不怕觀眾看不懂

《奧本海默》豈止傳記片:你知道的,諾蘭不怕觀眾看不懂

這兩個懸念,從電影一開始就吸引觀衆,所以這是一部用驚悚片包裝戰爭片和人物傳記片的混合類型⋯⋯

鍾曉陽與鍾玲玲座談:誰是雲雀,誰是夜鶯?

鍾曉陽與鍾玲玲座談:誰是雲雀,誰是夜鶯?

兩位作者合寫的《雲雀與夜鶯》,是一次文學實驗,也是一次友情見證。

刀郎又紅了而且更紅!《羅剎海市》講了當下中國的鬼故事?

刀郎又紅了而且更紅!《羅剎海市》講了當下中國的鬼故事?

不能直言的環境,情緒要控制,發洩需婉轉。比起當年李志的直接,刀郎這次的全部架空現實,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現在?

問題並非在撞名:面對官辦「香港文學館」,民間聲明中沒說出的是什麼?

問題並非在撞名:面對官辦「香港文學館」,民間聲明中沒說出的是什麼?

繞開公開諮詢,潘耀明與「作聯」的所謂「倡議」,對象只有政府和特首,卻毋需對民間和文學界作任何交代。

《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明明已取得卓越票房,掀起了全球級別的討論,超額完成了合家歡任務,卻因爲講的是女性議題,而遭到最挑剔的評價

好萊塢罷工僵局若持續:AI 會完全取代真人的編劇和演員嗎?

好萊塢罷工僵局若持續:AI 會完全取代真人的編劇和演員嗎?

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運用 AI 建立一個不斷自動更新的內容小宇宙,每天時間一到就自動吐出一集新節目。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罷工也許不能阻擋AI的發展腳步,但好萊塢是時候反思自己對於創意的傲慢和忽視。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太平清醮每十年就像一次盛大的Reunion、也是村民各自人生的Check point。

香港書展2023:去政治化後,疲態中回歸「散貨場」?

香港書展2023:去政治化後,疲態中回歸「散貨場」?

去政治化之後,香港出版界還能怎樣敘說「香港」?

《萬湖會議》觀影筆記: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秩序井然的恐怖片

《萬湖會議》觀影筆記: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秩序井然的恐怖片

這部電影是解剖極權體制之惡的絕好標本,也是對人性中服從權威、無意識或主動作惡的邪惡黑洞的一次探險。

王淨專訪: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生活的救贖

王淨專訪: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生活的救贖

很多事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它就是會在你愈小心,愈不想要失去的時候離開你。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流亡者一旦在移居地定居下來,就必然跟原居地愈來愈遠;而正因這種跟原居地日漸強烈的距離感,流亡者也逐漸失去流亡意識。

導演顧桃專訪:從蹲守中國最後的遊獵民族到尋找薩滿

導演顧桃專訪:從蹲守中國最後的遊獵民族到尋找薩滿

顧桃曾循著父親顧德清的腳步蹲守森林長達八年,如今他發現處處都是素材和故事,比如尋找薩滿。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是枝裕和及坂元裕二合作的《怪物》被歸類為同志電影是否恰當?

林夕令粵語詞首次入圍:金曲獎的資產是多元與自由|2023金曲獎前瞻

林夕令粵語詞首次入圍:金曲獎的資產是多元與自由|2023金曲獎前瞻

台灣金曲獎以自由為資產傳承,但畢竟至今仍以「語言分類」為主,香港作者多年霸榜,粵語歌詞卻從未被提名、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