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號線,體溫正常

「這個城市永遠不缺乏新鮮血液,不缺乏一個快速運轉的螺絲。」

  • 撰文:葛莉
  • 攝影:LCT

上海封城事件發生一年後,動態清零已從中國消失。

疫情爆發以來,上海推行精準高效的防疫手段,被視為中國理性防疫的典範。「上海模式」注重避免以民生、經濟、精神創傷等為犧牲代價,換取清零結果。不過,封城讓過去積澱的城市面貌一夕破滅。層出不窮的荒誕在封城期間上演,人們對上海和未來的信心漸漸模糊、渾沌。

何為上海?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浪潮席捲,上海重新發展市場化商業,著力推動國際化,成為中國最具活力也最開放的一線城市。相比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另一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被視為文化和精神空間更自由、靈活,市井味更濃烈,離政治更「遠」一點的國際都市。

「上海神話」消亡了嗎?許多人心中留下疑問。

2023年春天,乘著地鐵2號線前進。2號線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串連上海東西兩端的浦東機場和虹橋火車站,穿過浦西市區的繁茂地帶,跨過黃浦江,連接起國家在1990年決定開發開放的浦東新區。

地鐵人流量幾近恢復到疫情前日均水平。大多數人仍配戴口罩,肢體不時碰撞,沒有騰挪之地。從虹橋火車站上車,大約半小時就能抵達市中心的南京西路站。這裏毗鄰靜安寺和人民廣場,商城、寫字樓雲集,藏在背後的老洋房能賣到14萬/平方米。

這個城市正以中國速度進行新陳代謝。倒閉的店鋪很快會換上新招牌,一批人離開意味著有更多人可以獲得機會。「這個城市永遠不缺乏新鮮血液,不缺乏一個快速運轉的螺絲。」一位準備離開上海的人說。

從西邊的虹橋搭乘地鐵到浦東機場,需要乘坐整整28個站,待夠一個半小時才能抵達。機場,一塊巨大的紅色廣告牌上寫著:「相信醫學 相信權威 不要過分關注負面信息 相信戰『疫』終將獲勝」。在新一個春天,勝利宣言粉飾民眾心中無法獲得的答案。

人們正在不確定性的廢墟上重建原有的生活秩序。從疫情停擺的生活中釋放,怎麼提高收入佔據頭腦中最重要的位置。在一個春雨夜,一位網約車司機感嘆,前幾天就開始期盼下雨,天氣惡劣意味著生意加倍。最近他有了緊張感,發現加入網約車司機行列的人越來越多。馬路上,穿著黃色和藍色制服的外賣員與車輛一同飛馳、忙碌。一位上海市民說,去年夏天,當物流漸漸恢復正常後,他才感覺到真的解封了。

繁華、精緻、開放,上海似乎正在回到人們記憶中的模樣。但那一切已然不同。

如同藏進黑夜的喧囂,傷痕也被拾掇打包,成為上海人身上獨有的印記。創傷以不同形狀留下,有人不再做長遠規劃;有人在解封后不再買新衣服,離開成為迫切的選項;有人習慣在家中數步數,彷彿在數與自由的距離。人們在社交平台重聚,分享一年前線上搶菜的訂單截圖,評論說:「好恐怖的頁面和產品」「我們甚至還在等待一個道歉」......

這是傷痛不被允許的時代。人們不再輕易提起封城,但記憶已經滲入體內,不經意在生活中顯露。

延伸閱讀:

上海,封城後的又一個春天,「我們已經是歷史的容器」

上海封城一周年,我們重訪那些靜默現場

上海之聲:微抵抗,打破沉默的螺旋

撰文 葛莉
攝影 L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