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評論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孤膽英雄的時代逐漸落幕,每個人都需要成為自己的英雄的時代,已經開啓。

對男性,是團結還是放棄:五年後,中國#Metoo新一頁帶來的策略難題

這種悄然發生的策略變化,是一個頑固的性別權力結構下的女權運動所要遭遇的必然。

中國文化圈#Metoo:3週、5位被指控、逾35位指控者,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端傳媒整理事件始末、報導,採訪到當事人及過去與現在的#Metoo行動者。

中國#Metoo運動又一站:文化界的昨日舊夢和取消清算

與女性主義親近的文化工作者被指責性騷擾。在否認、道歉之後,#MeToo運動的未來將會怎樣?

誰是廁妹:網絡暴力、少女「戾氣」,與缺位的關懷

比起抨擊青少年「純粹的惡意」,青少年為什麼會產生惡意才是更值得探究的問題。

後疫情的中國宣傳:放棄宏大敘事了嗎?誰主宰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已經勝利的敘事沒有了現代性的無限進步空間,就無法給政權進一步提供來自內部的現實合法性。

中國認同在台灣還有市場嗎?都是「台獨教育」惹的禍?

中國認同在台灣,真的還有市場嗎?如果有,是誰還抱持中國認同?

王臻明:中國無人機侵擾金馬,台灣如何反制超低空威脅?

中國無人機侵擾的確令人感到無比厭煩,但台灣必需沉住氣,不必急著出牌反制。

方可成:中國「自媒體」十年——流量生意,一地雞毛

自律的缺乏,使得這個行業只存在「還沒有遭遇鐵拳」和「已經遭遇鐵拳」兩個狀態。

抗議上海封城的《四月之聲》,拳頭落在棉花上

當記住成爲唯一的反抗,樂觀和悲觀實際上已經得到了統一。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所有美麗與醜陋的,怨恨的與溫暖的,都一再提醒人心的多面。

清零政治化:為何防疫手段越高超,中國的防疫管理卻越粗暴

運動式治理已經不是應對一些異常的手段,而是一種日常化的管理方式。

孟晚舟與美國達成獲釋交易始末

孟晚舟立場的改變為美國檢方獲得她對一些不當行為的承認奠定了基礎,也給加拿大促成兩名公民離開中國帶來轉機。

「社會性死亡」於五四的大陸樂評人:當說人話也不再被愛國青年允許

官媒不會出手給批鬥胡錫進加把火,但會出手釘死丁太升或邱晨,因爲他們永遠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裏。

空前擠壓與畸形生長:中國女權的內憂外困

這真的是我們期待通過女權運動來達到的理想社會嗎?

內卷中國:習近平時代的「治理現代化」意味着什麼?

形式主義、反效果、低效⋯⋯就連中國國家監察部門都在公開文章中表示,要警惕國家治理日益出現的內卷化現象。

「中國模式」如何變成一種政治成功學?

這套不同於民主的、講述中國如何「成功」的威權理論,是否會在全球擴散?